2021/10/25
APP: Penguim Math jump的用法
我在其他地方推荐企鹅跳给别人,
别人提出一个问题:
“这个游戏确实设计挺好,比速度,有紧张感,容易带节奏…
然后我也发现,我家孩子容易在哪里卡住了,3*8,4*6,4*8之类的,不能立马说出答案;而是开始背乘法表,最喜剧的是,比如8*4,她就开始念念有词,一四得四,二四得八……一直到八四三二,然后就知道答案了…
所以觉得她离脱离乘法表,直接报答案,还差好多遍游戏啊……
另外,太容易放弃,玩了太多次倒数第一,就不想玩了;帮她打到第一,然后就又容易依赖我,遇到不会的,就喊我;真不知道如何才能激发她的一点好胜心呢
”
我给她的回复是:
方法一:
APP可以调节数字范围
你可以一开始调节式子在1-5,
如果小孩某两天一直第一,
你就调到1-6
然后以此类推到1-12
方法二:
一直弄1-10的
小孩做左边,你做右边
小孩管他那里的两个,你管你那里的两个
也就是说如果答案是你这边的两个
你立刻点
如果是她那边的,就等她点。
这样你帮他赢得时间
你宁可自己做一半,
小孩做一半,
也不要告诉小孩答案
大概一个星期之后,
就可以放手
让小孩自己跳
小孩子能自己跳了赢了。
然后把数字每次调成1-11
一段之后,在调成1-12
忽然想起在论坛哪里看到有人提到做两位数的除法慢
其实也可以玩这个APP
就是用里面除法
然后先是
1-11, 然后1-12
等到了1-20
完全好了之后,可以2-20,3-20.。。。, 11-20
这样其实很提高除法口算能力。
大意就是这个APP可以搞定
20*20之内的倒出来的除法的脑中快速算
在这个基础上在练习两位数的除法速度就会快很多。
2021/10/26
与高中物理AP内容相关的物理科普书
(确切说,是以中国高考理科生物理为知识相结合的物理科普书)
系统介绍经典物理发展进程的科普书并且可读性强的不是很多,
Feynman:
Six easy pieces
not-so-easy pieces
character of physics
George Gamow:
One Two Three . . . Infinity: Facts and Speculations of Science
(这个其实是本数学史,不过数学物理的历史发展是纠缠在一起的)
Malcolm Longair:
Theoretical Concepts in Physics
(这本书写得非常严谨,可以作为 物理史
前面部分是高中部分,后面是本科,研究生部分)
牛顿和爱因斯坦各有一本经典的书
不过可读性对小孩不强
牛顿:自然哲学科学原理
爱因斯坦:物理学的进化
还有基本日文后来翻译成中文的书,适合华人懂中文小孩读物理史的书
(至于为什么没有英文版,因为美国高中生大部分不看这种科普书没市场,中国引入翻译了)
朝永振一郎(就是跟Feynman一起得诺奖的那个日本人):
物理是什么
Hirosi Ooguri(加州理工的物理教授,作者是日本人,写给日本高中生科普的,)
引力是什么:支配宇宙万物的神秘之力
强力与弱力: 破解宇宙深层的隐匿魔法
(Hirosi书写得挺好玩的,我特别从京东买过来,给小孩当睡前故事读过)
============
起因是看到,论坛上有人写:
我家的问我 说 F = m a. 是定义 还是推导出来的。我说是实验测出来的 F 大小 正比于 m 和 a. 她说那是因为本来力的定义就是 m 乘 a. 你这样是循环论证
我有些吃惊,因为我以为大部分理科生都读过牛顿的书,我回答是:
汗,
牛顿有本书叫做 自然哲学科学原理
他只说过 F 与M, a都成正比,并没有提出这个公式,参考上面的那本他的原著
提出这个公式的人是Jacob Hermann
他是个数学家,写本经典力学的书,里面第一次定义了F=MA,并且为纪念牛顿,命名这个unit为Newton
也就是说可以定义为F=2MA, 3MA,。。。。都没有问题,就是一个计量力单位,类似寸,厘米计量距离之类的,
只是人为定义了系数为1
这个雅各比的导师是赫赫有名Jacob Bernoulli,他跟莱布尼兹是朋友,所以Jacob Hermann还定义了矢量守恒等。
后来想想现在物理方面科普书,都偏向现代物理,例如
上帝扔筛子,时间简史之类
于是想了想写一些与一个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(我以中国高考理科生为基础,AP物理,我还没有研究)的科普书
2021/10/21
三角形的高,
看到有人说初中生不会做三角形的高,我被惊吓了一下
于是开始思考,什么是高,为什么这个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样。
其实高本身的定义就是,就是本身站直了,去量两平行线之间的距离——参考测人的身高
然后两平行线的距离等于平行线上一点,往另一条线做垂线,
在三角形中就是,高就是
顶点到底边所谓的那条线的距离。
然后才有了怎么做三角形的高
下面我画给儿子的一个漫画,大意就是让他怎么从护士帮他测身高中,
用同样的方法学会画三角形的高
==============
起源,
论坛中有人写
他们小学数学基础就没打好。比如孩子在学校学了三角形面积。但是我给他个三角形,让他画个高,不会,锐角三角形的高给我歪七扭八画到三角形外面去了。我问他有没有学过高的定义,他说没有。
而且确实小学阶段从来没见他用过尺子作图。
还有人提到,
属实。旁听一节课,都是学amc8的初中华人小孩。钝角三角形,用非钝角的两个角出发画高,没一个小孩能做出了来。老师都没想到这是一个难点。
我被惊吓了一下,给儿子画了这个,然后他就知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