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8956|回复:27
pepednfg
头像
一等兵
  • 一等兵
  • 334
  • 0
  • 742
  • 0
  • @2019-04-28
发表于:2023-01-28 17:56|只看楼主
字体大小:T|T

为啥说她是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呢? 不明白

2023年1月27日晚,杨苡去世,享年103岁,结束了一生波澜而又漫长的战斗。


杨苡:著名翻译家,曾译《呼啸山庄》《永远不会落的太阳》《俄罗斯性格》等长篇小说;西南联大女学生,师从朱自清、沈从文;哥哥是翻译家杨宪益,译过《红楼梦》《离骚》等;丈夫是把《红与黑》译成中文的翻译家赵瑞蕻。




杨苡被称为“中国最后一位贵族小姐”。她还和巴金通信一生,成为至交。



巴金说,长寿就是惩罚。她却说,活着就是胜利。


这位百岁老人的故事,仍带给今天的我们无限启示。


01▼出身名门,成长于战火之中


1919年,杨苡出生在天津的一个书香门第。


她的父亲杨毓璋曾留学日本,担任过当时天津中国银行行长。


她的哥哥杨宪益和嫂子戴乃迭是知名译者,被誉为“翻译了整个中国的人”。



杨苡的姐姐杨敏如,师从顾随,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。


虽然出身名门,但杨苡却直言自己“命不好”。


在她出生那年,父亲去世。杨苡姑妈甚至让杨苡母亲跟着殉节。


母亲则回答:“我干嘛死?我有三个孩子,我得把他们带大。老爷跟我说过,一定要把三个孩子抚育成人,对国家有贡献。”



多年后,当杨苡完成口述自传后,谈及母亲时,她眼含热泪,感叹“只可惜母亲看不到了”。


在重视学风的家庭里长大,杨苡8岁那年,便入读了天津中西女校,学习英文。


1935年,“一二·九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,杨苡却陷入前所未有的苦闷中。


因为她的好朋友都参加了游行,但她却被家里人禁止上街。


忧愁困苦中,杨苡开始给自己崇拜的作家巴金写信。



杨苡所在的复杂大家庭,几乎就是巴金所著小说《家》的翻版。


她说:“我最强烈的冲动,就是像《家》里的觉慧那样,离开家,到广大的世界去。”


很快,巴金回信给她。杨苡收到信后欣喜若狂。


不过,书信抵万金的另一面,是烽火连三月。


1937年,杨苡被保送到南开大学中文系,转眼间,“七七事件”爆发,天津沦陷。



战火之下,南开、北大、清华组建临时大学。这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。


还没来得及入学南开的杨苡,便匆忙开始了她在西南联大的流亡岁月。


她随联大师生,从天津、上海、香港一路流亡至昆明。


她和同学们,在轮船和火车上,一路高唱着歌曲《松花江上》。


越是动荡流亡时,青年学子们越无法抑制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。



而杨苡进入联大时,正是联大最艰难的时期。


轰炸机天天在上空呼啸。地面上,房顶被震掉,家具被震塌。


但当杨苡回忆起这段艰难岁月时,她讲起的却是一个令人镇静的细节:


“热水瓶倒在地下,奇的是碗里煮好的鸡蛋倒没翻出来,居然不偏不倚好好坐在地上。”



多年后,在她家中挂着一副鲁迅的诗:“岂有豪情胜旧时,花开花落两由之。”


用这句诗形容那段战火与豪情并炽的岁月,再合适不过。


而诞生于硝烟中的西南联大,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。


近代无数巨擘大师,在这里诞生。


自由穿梭在大师之间,则为杨苡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养分。


02▼翻译《呼啸山庄》,历尽劫波,仍然相信爱与希望


谈起联大的大师学者时,杨苡的口气却像小女孩一般天真烂漫。



“我们也挑老师,有的老师也不好。有的老师明明很有趣,比如闻一多,但他又教《诗经》这些。”


“吴宓教欧洲文学史,但我们不觉得特别好。发音,陕西调的。”


话锋一转,杨苡又说,“但是好玩,吴宓这人非常好玩。”


她常把“好玩哎”挂在嘴上。生活对于她来说,好玩是第一位的。



曾是杨苡邻居的沈从文先生,对杨苡非常重视。


晚上,如果杨苡家早一点关灯,第二天一早,沈从文就会劝诫她:“杨小姐,要读书,要用功点。”


同样对杨苡多加鞭策的前辈,还有巴金。


1950年代初,巴金看到杨苡翻译的《俄罗斯性格》后,批评道:


“我觉得你译得有点草率,你本来可以译得更好一点。”



从那时起,杨苡便暗下决心,一定要让她的译文更经得起推敲。


1954年春,杨苡开始着手翻译名著《咆哮山庄》(Wuthering Heights)。


“咆哮”来源于梁实秋的译本。杨苡看到后直言“滑稽”,毕竟没有人会把自己住的房子翻译成“咆哮”。


哥哥杨宪益听后,激将道:“有本事你来译。”


当时,杨苡住的也是一个破房子。外头刮风时,对面山上就像在闹鬼。


在一个风雨呼啸的夜晚,杨苡听到雨点拍窗声,一时灵感乍现。



她将《Wuthering Heights》译为《呼啸山庄》,从音译、意译的角度,都堪称完美。


这个经典译本流传至今,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。


但在十年浩劫时期,杨苡呕心沥血浇灌的翻译果实,反倒成了她的罪名。


《呼啸山庄》因为宣扬了“爱情至上”,让杨苡惨遭批斗。


她的哥哥杨宪益,被人拿墨汁朝身上乱洒。


哥哥身上的的白衬衫被泼得污黑不堪。



而他翻译的书,也被堆在院子里。对方要求他自己亲手烧掉这些书。


哥哥是杨苡无比崇拜的人。最终,他却被捕入狱。


而杨苡为了保全与巴金的60来封通信,硬是当众挨了红卫兵一记重重的耳光。


荒唐岁月,却并没有改变她充满童真的性格底色。


她像小时候一样,喜欢将人分成“好人”和“坏人”,并且认为,自己遇到的好人多,坏人极少。



她唯一能记得的“坏人”是文革时期的一位邻居。


邻居是她同校的老师,在住进杨苡家的房子后,当面辱骂杨苡是“老妖婆”。


杨苡并不在意,只是悄悄给邻居起了一个“野狼嚎”的外号。


1966年,“破四旧”的吆喝声沸反盈天。


杨苡丈夫悄悄把妻子早年收藏的200多本旧书捆好,骑行送到中文系。


爱书如命的杨苡虽然心疼,但也相当镇静。



她说:“Character is fate!性格使然!”


她用率真和超然,平静地对待命运的磨难。


对于任何苦难,她都做到了“猝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”。如她所说,只因她“走过了太多路,遇到了太多事”。


她还将这份率真延续到了爱情上。那段古典式的暗恋,是她传奇人生的另一个注脚。


03▼一段暗恋与“另类”婚姻


这段暗恋,与巴金息息相关。


80年代时,杨苡看望巴金,当客厅只剩他们两人时,杨苡问道:


“大李先生这一生,有没有爱上过什么人?”


大李先生,就是巴金的三哥李尧林。



因与巴金通信,杨苡得以与李尧林结识。那一年,她18岁,而他34岁。


多年后,杨苡还坦率地谈到:“当时这样的年龄差挺大,其实放今天看,也不算什么”。


她和大李先生,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,一个是燕京大学外文系高材生。


情愫就这样暗暗种下。


从前的车,马,邮件慢,两人间的通信却不厌频繁,甚至达到了一天两封。



当大李先生在溜冰场,背着手滑行“溜冰圆舞曲”时,杨苡在一旁暗暗欣赏。


当大李先生上班路过杨苡家时,杨苡又会把窗户打开,将留声机音量开到最大。


她特意播放着他俩讨论过的歌曲。母亲在一旁不解,杨苡心想:“守着一个秘密,兴奋是翻了倍的。”


就在前往昆明前夕,大李先生约杨苡见面。



他送给她一盒精美的手绢。杨苡收下后,踏上了去昆明的轮船。


但是,这竟成了两人的诀别。


尽管去往昆明后,杨苡还和大李先生保持通信。但此时,联大学长赵瑞蕻也开始对她展开疯狂的追求。


心有所属的杨苡,起初还给大李先生写信说有人对她“纠缠不休”。



但没想到,大李先生先是退了来昆明的船票,后来又回信道:


“既然青年诗人这样追求,你为什么不接受他的爱呢?”


没过多久,杨苡又听说大李先生恋爱的消息。


这段微妙的情愫,无疾而终。


多年后,杨苡回忆起这段感情时说:


“大李先生是不是我的初恋,我不懂,但他曾经是我心里的一盏灯。”



那个年代的爱情,是有“厚度”的。


在通信中,大李先生悲叹“什么都是irony of life(生活的讽刺)”,他主张”随遇而安”。


但实际上,在家中大哥因破产自杀后,他扛起责任,承担起家庭的主要开支。


1945年,长期营养不良的大李先生不幸辞世。


杨苡说,多年后,她才体会到大李先生内心的苦涩。


一段苦恋就此画上句号。阻碍两人之间的因素,是年龄差?还是男方贫困的家庭条件?



也许都是,也许都不是。这段暗恋,早已超越了小情小爱的范畴,折射出的却是那个时代“新青年”复杂、壮阔的心灵世界。


心灵的力量,也超越了生死与爱恋。


生性乐观的杨苡,也许才真正践行了大李先生“随遇而安”的理想。


当时,出于小女生式的赌气,她答应了学长赵瑞蕻的追求。


在战火中,两人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家庭。



但这段婚姻也相当另类。


不仅杨苡家里人一开始不答应,杨苡自己甚至坚持不办婚礼,只在报上登了个简陋的启事。


不过,随遇而安的婚姻,却也收获了白头偕老的幸福。


婚后,杨苡和丈夫相敬如宾。丈夫翻译了《红与黑》,杨苡翻译了《呼啸山庄》。


1999年,杨苡送走了丈夫。


这对译坛伉俪,终其一生,携手攀登着文学的高峰。



如今,104岁的杨苡,住在南京摆满洋娃娃的家中。


有客来访时,她仍然会像小女生那样描眉毛、抹口红。



面对来访的年轻人,面对他们的困惑与迷茫,这位文学祖母、百岁老人引用《基督山伯爵》中的话:


“人类的全部智慧,就包含在这两个词中,等待和希望。”


这是杨苡17岁时读到的名著。她用跨越百年的时间,实践着其中的智慧。

最后编辑pepednfg 最后编辑于 2023/02/02 15:33:56
1
Advertisement
qingcongsuiyue
头像
中士
  • 中士
  • 1031
  • 1
  • 1125
  • 0
  • @2015-02-16
发表于:2023-01-28 18:05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大清都完了,还动不动贵族小姐的恶心坏了……就说知名翻译家不行吗?

54
Advertisement
OrbisTertius
头像
  • 禁止访问
  • 308
  • 0
  • 308
  • 0
  • @2021-12-02
发表于:2023-01-28 18:20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人家明明靠的是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你非得强调她的出身贵族,就像她一辈子除了这个没其他值得一提似的。

33
92m
头像
少尉
  • 少尉
  • 1692
  • 2
  • 3976
  • 0
  • @2013-08-27
发表于:2023-01-28 18:21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西南联大女学生是什么鬼😅😂

0
Advertisement
cocaok
头像
上校
  • 上校
  • 4982
  • 6
  • 5859
  • 0
  • @2006-01-05
发表于:2023-01-28 18:22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人人平等。听到贵族觉得恶心。

8
Perseus2000
头像
  • 禁止访问
  • 2316
  • 2
  • 2424
  • 0
  • @2020-06-10
发表于:2023-01-28 18:35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回复 1楼pepednfg的帖子

现在的这些自媒体,中文都不会讲

写了这么长介绍,没看到一点有关贵族的

好奇查了一下生平,家里都是汉人,没看到和爵位有关的

最后一位贵族,作者理解什么叫贵族,什么叫最后一位吗?


5
pepednfg
头像
一等兵
  • 一等兵
  • 334
  • 0
  • 742
  • 0
  • @2019-04-28
发表于:2023-01-28 18:42|只看楼主
字体大小:T|T

最后编辑pepednfg 最后编辑于 2023/02/02 15:33:27
0
OrbisTertius
头像
  • 禁止访问
  • 308
  • 0
  • 308
  • 0
  • @2021-12-02
发表于:2023-01-28 18:47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回复 1楼pepednfg的帖子

现在的这些自媒体,中文都不会讲

写了这么长介绍,没看到一点有关贵族的

好奇查了一下生平,家里都是汉人,没看到和爵位有关的

最后一位贵族,作者理解什么叫贵族,什么叫最后一位吗?



Perseus2000 发表于 2023-01-28 18:35

这些自媒体的写手水平烂,三观更是差。


杨家算是世代书香,家里出了很多文人。


最后一位贵族这个说法我已经在好几个人身上听到过了,比如之前杨绛,还有叶嘉莹。感觉是个女的,是个年纪大的有名的,都能这么叫。

1
Advertisement
tgaa
头像
上校
  • 上校
  • 4385
  • 5
  • 8785
  • 0
  • @2021-01-10
发表于:2023-01-28 19:09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没听过这个人

0
hang_out
头像
中士
  • 中士
  • 963
  • 1
  • 1053
  • 0
  • @2020-05-21
发表于:2023-01-28 19:32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我也是,看到什么名媛、贵族、公主这些词就浑身不适,都什么时代了?醒醒。

我相信这位知识女性肯定很优秀。

1
查看:8956|回复:27
Advertisement

回复贴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