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看:3007|回复:10
萌新小留
头像
上士
  • 上士
  • 1333
  • 1
  • 2464
  • 0
  • @2019-05-07
发表于:2023-03-23 03:50|只看楼主
字体大小:T|T

官媒批年轻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 被年轻人骂爆

“在上班和上进之间,年轻人选择了上香。”

据中国媒体报道,旅游网站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三倍多,2月以来“90后”“00后”的年轻人,更是占到了预订门票人群的一半左右。而随着中国年轻人间兴起了“寺庙游”的热潮,这句充满自嘲意味的网络流行语,也引起了中国媒体的注意。

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的《新京报》星期二(3月21日)撰写评论文章,批评年轻人不该“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”,指年轻人如果把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,显然是“走偏了”,而“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”。

文章发出后,毫不意外地遭到了网民的批评和舆论的反弹,感到被冒犯的年轻人们,也在多个平台发声回击,一度在当天把相关话题“骂”上了微博热搜榜。

有趣的是,当天傍晚,属于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的《北京日报》也就这个话题撰文,直言与其上纲上线忧心年轻人上香,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,点出年轻人初入社会压力巨大,上香不过是一种减压方式,意在为网络舆论降温。

有网民不禁感叹,年轻人上个香,居然能让两家官媒“掐起来”,这个事情真有这么复杂吗?


 

上香=不奋斗?

通过网民评论不难发现,《新京报》的文章激怒年轻人的主要原因,在于以偏概全地把“上香”和“不上课不上进”画上了等号,将许愿的行为上升到“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神佛之上”。

虽然文章也提到了年轻人面临的“考研究生、找好工作、摆脱单身等”压力,也提出了上香是年轻人“释放压力、转移焦虑的渠道”的可能性,但却用了更长的篇幅阐述为什么求神拜佛是靠不住的,颇有试图唤醒误入歧途的年轻人之意。

而文章末尾勉励年轻人应该坚韧不拔、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,“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”,而不该“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”,在年轻人看来更是一碗“爹味十足”的“毒鸡汤”。

“爹味”这个词,最初被用来讽刺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中年男人,现在则延伸至批评虽然什么都不了解,却热衷于教育别人、给人提各种建议的人和行为。

以小红书为首的年轻人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的“上香攻略”“请手串攻略”证明,拜神烧香之类的活动确实在年轻人间流行了起来,而官媒试图抑制这样的“封建迷信”传播也无可厚非,但若是不能理解年轻人将上香祈愿作为心理安慰的难处,只是一味地批评,在网民看来就是高高在上、不识人间疾苦了。


有一条高赞评论是这样形容中国官媒对年轻人的游说的:“句句不谈薪资,条条不离奉献;桩桩不谈好处,事事皆讲境界。”

还有网民认为,只要撰写文章的人愿意多看一点年轻人的社交平台,就不难发现大部分人所求的都是学业、事业和财运等,“月老殿理都不理,财神殿长跪不起”的调侃也颇为流行。

也就是说,年轻人是现实的,他们不是“佛系躺平”、没有现实追求,也并非不愿上进,而是“上进不了”,才转向烧香拜神寻求安慰。


上香没有门槛 生活处处是坎

关于年轻人为什么爱上香,有一条被转载了很多次的评论是这样写的:“上香不用985、上香不卡35岁、上香不问你是否已婚已育。”

短短二十几个字,道出了当今中国年轻人在职场奋斗中遇到的三大现实门槛:学历歧视、年龄歧视、性别歧视。

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年走高,而放缓的经济则使得就业岗位供给明显低于需求。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,今年1至2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.6%,但16至24岁的年轻人的失业率则高达18.1%。

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选择继续读书深造,带动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人数也逐年上涨,高学历人群增加也使“学历内卷”更加严重;站在鄙视链上游的985、211大学生尚且感到焦虑,不时传出985毕业生做保姆、送外卖的新闻,更遑论那些普通大学甚至专科学校的毕业生了。

 

甚至就在一周前,中国央视网等官媒也因为批评年轻人间流行的“孔乙己文学”,呼吁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脱下“孔乙己的长衫”、从事基础工作等,而同样遭到了网民的大力反击。

另一方面,虽然被统一划入了“年轻人”群体,但最大的90后今年已经33岁了,离35岁的“职场分水岭”仅剩两年,能否在被当做“老人”淘汰之前在职场站稳脚跟,成了他们最迫切的焦虑。

在这基础之上,女性求职者还要面临更加严峻的性别歧视。为了防止入职后短期内怀孕休产假拿福利,许多女性求职者都会在面试中被问到是否结婚、是否已生育,并可能直白地因为已婚未育而被拒绝录用。在人口逆增长、国家催生、三胎政策全面开放的当下,已经生了一个甚至两个孩子的女性,也还会面临同样的歧视。

现实生活会把年轻人分成三六九等,而神佛面前只要诚心人人平等,上香会成为年轻人释放压力、逃离歧视的形式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除了职场歧视,疫情三年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冲击,加上抚养孩子、赡养老人、甚至为自己存下养老金的种种负担,都是能够令年轻人群体焦虑不已的现实挑战。而能够明确指出并共情这些的《北京日报》的文章,也就能起到一定程度的舆论情绪安抚作用。

《北京日报》的文章写道,年轻人“突然佛系”,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到消极避世,进庙上香未见得就是要“求菩萨显灵”,有时不过是一种心灵减压。文章直言,与其忧心年轻人上香,不如关心他们在“求”什么:当下社会不确定性极大提高,年轻人面临的烦恼和挑战比以往更多,可能造成一定的迷茫与无措,而这个时候祈福许愿、期待美好实属人之常情。

文章写道:“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,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?”

 

文章还说,年轻人闯过困惑,既需要个体自身的努力,也离不开社会支持的援手,呼吁社会关注年轻人、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舞台和才能施展的空间。不过,这段话也被部分网民批评“假大空”、避重就轻,只谈情感、不讲如何改变现实的社会问题。


年轻人喝不下鸡汤了

在中国网络问答平台知乎的相关提问下,一个高赞回答写道:去寺庙烧香,表面看似是年轻人的选择,其实是时代逼迫年轻人不得不这样选择。

该回答指出,一方面寺庙岁月静好的氛围感带来逃离现实的错觉,是年轻人对精神内耗的治愈和对压力焦虑的努力和解,而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求神拜佛、佛系生活,是因为努力能够改变的东西越来越少,学历能够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小。

另一个回答也说,如果上进能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,让人不说大富大贵,至少体面活着,“那谁还会去烧香呢?”

简言之,年轻人并非不想奋斗,而是意识到奋斗也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,在复杂的大环境中个体的奋斗难以改变人生,而这种无力感,需要一些“烧香求神”的迷信自嘲来缓解。


年轻人并非盲目迷信,他们大多明白,上香可以缓解焦虑,但不能解决问题;他们同样也明白,来自官方那些看起来励志的“鸡汤”,也并不能解决问题。

有网民留言说,如果自己还在中学生时代,看到这样的鸡汤一定会感到羞愧,并振奋精神继续奋斗;但对于已经经历了生活毒打的人,不论是专家建议还是媒体评论,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都不过是些“正确的废话”,甚至可能是碗会让人有不切实际期待的“毒鸡汤”。

从“孔乙己文学”到“年轻人上香”,中国媒体频频点评年轻人的行为、试图“引领风气”,又几乎次次都遭到舆论反击“翻车”,无不彰显在中国年轻人面临的空前压力前,官方在拿出解决方案前,漂亮话还是慎言为上。

而年轻人自己在现实中也看不到解,他们去寺庙上一炷香、留个“万一能心想事成呢”的念想作为心理安慰,也不过是一种自我调济的无奈之举罢了。


1
Advertisement
拉面屁兜
头像
大校
  • 大校
  • 5151
  • 7
  • 7014
  • 0
  • @2014-04-15
发表于:2023-03-23 04:05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确实不应该上香, 应该上街
26
Advertisement
muscle086
头像
下士
  • 下士
  • 767
  • 0
  • 885
  • 0
  • @2010-01-15
发表于:2023-03-23 04:56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想当年,大四的时候我们都要去卧佛寺拜一拜的

3
当劳侵
头像
  • 禁止访问
  • 207
  • 0
  • 237
  • 0
  • @2023-03-06
发表于:2023-03-23 06:26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每年3月份,全国中老年人都去北京上香呀,咋了?

0
Advertisement
Azores
头像
三等兵
  • 三等兵
  • 144
  • 0
  • 160
  • 0
  • @2022-11-27
发表于:2023-03-23 06:34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前几天论坛里的小粉红们说了,国内年轻人现在热衷求神拜佛是在追求新鲜好玩,是中国年轻人生活快乐幸福无忧的表现

0
呼啦圈
头像
中校
  • 中校
  • 3653
  • 4
  • 3886
  • 0
  • @2014-03-21
发表于:2023-03-23 06:35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我就挺喜欢去寺庙的,童年滤镜,小时候老跟外婆一起去玩。我很喜欢闻寺庙里香的味道

0
hellojena
头像
一等兵
  • 一等兵
  • 483
  • 0
  • 498
  • 0
  • @2013-04-24
发表于:2023-03-23 06:35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上香说明还有美好的愿望,哪天香都懒得上了,不是躺平就是该上街了。

5
yemao
头像
大校
  • 大校
  • 10293
  • 12
  • 11628
  • 0
  • @2008-02-25
发表于:2023-03-23 07:25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我们那时候都是打着标语上街的, 现在的年轻人抖抖索索拿着一张白纸站了一会就被消失了, 还是上香安全一点吧, 反正都没用。

12
Advertisement
wyfyyz
头像
上校
  • 上校
  • 4974
  • 6
  • 8798
  • 0
  • @2008-11-15
发表于:2023-03-23 07:46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中国的寺庙哪里还有岁月静好,充满了铜臭,喧闹
1
饿
头像
大校
  • 大校
  • 8199
  • 10
  • 8735
  • 0
  • @2013-08-08
发表于:2023-03-23 07:58|只看TA
字体大小:T|T

新京报不是一两天了

0
查看:3007|回复:10
Advertisement

回复贴子